德育应是人性化的德育
讷河市第五小学教育论坛 :: 理论探索
第1页/共1页
德育应是人性化的德育
德育应是“人性化”的德育
——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思考
讷河市第五小学 任群
现在全国上下,乃至国外都轰轰烈烈开展对未成年人(也就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都在大声呼吁,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不仅要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德育修养及行为习惯,而且要让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好公民。提到德育,很多人把它放在工作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忙得不亦乐乎。提到德育,很多人把它看作是一种理性行为,理性地规范,理性地教育,然而适得其反,收效甚微,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是属于社会的,社会又是由人构成的,因此我想德育本着人本的理念,大胆地抛弃传统的德育教育,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赋予它的新生命,使人性化的德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从社会出发,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符合人性的需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纵观社会小到学校的种种不争的事实,难免让人担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过青少年犯罪是逐年上升趋势。“法制在线”上那一目目的青少年犯罪让人触目惊心,一名高中女生,应该说是受着高等教育,然而她却置法律与道德于不顾。由于嫉妒其他女生比自己学习好,嫉妒其他比自己长得漂亮,促使她向两个花季女孩泼去了硫酸,以至于高度的烧伤。其中1名女孩严重毁容,面目全非,为断送了自己成为舞蹈家的梦想而痛苦不止,此情此景何等的悲惨,这不另我们深思吗?这个向别人泼硫酸的女孩,她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吗?她难道没想过这么做的严重后果吗?对自己、对亲人、对她人是一种多大的伤害!对得起养育之恩的父母吗?对得起培育之恩的祖国吗?对得起对她的那样殷切希望吗?“嫉妒”让她冲昏头脑,丧失了理智。道德的颓废,心理的缺欠,使她患上了心理不健康,的疾病,从而做为如此可怕而又可笑、幼稚的举动。这难道不是德育教育的最大失误吗?如果这个孩子的思想得到及时的疏导,正确的引导,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还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吗?
还有现在的新闻媒体大大打击、暴光“黄色网站”,公安机关也对此进行严抓严管。这一社会毒瘤,它严重地扼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摧毁着青少年的道德情操,这迫切需要我们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据电视报导:有1名初中男生,就是由于迷恋上网,迷恋黄色网站,思想道德受到了侵蚀,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仿效网站上的种种,连续进行几起强奸案件的实施,多么让人气愤!多么让人痛心疾首!笔笔皆是的不争事实,我不想再去一一列举,看来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拿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了,并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大刀阔斧地进行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否则,后果不堪想象。没有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如何谈到成才,如何谈到品学兼优,如和建造幸福的家园、富强的国家?“少年强则国强”,他们是托起祖国兴衰的脊梁,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再看有些学校里的有些学生自私自利,拈轻怕重,好逸恶劳,比吃穿,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虚荣,不以批评为耻,不以学习不好为耻,反而觉得吃穿不好才是可耻,他们丧失了对美与丑的辨别,怎么会这样?一次的语文课上,有1名同学忘记带课本了,老师走过去对她的同桌说:“你们俩一起看,好吗?”老师说着把课本扯向忘带课本的那个孩子,过了一会儿,忘记带课本的孩子便对老师说:“老师,我同桌不愿意借给我看,把书拿到她那边去了。”看似很微小的一件事,却另一层次地渗透出思想道德中的一个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小小年纪竟对人漠不关心,人性的美哪里去了?“团结互助”的说教哪里去了?人性积极的一面哪里去了?我们教育这是否应对此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积极的人性,这是至关重要的啊!现在青少年的种种与思想道德相违背的表现也不难解释。
一、从我国的国情来看,面对我国人口众多的情况,“计划生育”使独生子女也由此而诞生,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他们依赖的心理,好逸恶劳的坏习惯,父母更是乐而不疲、疼爱有加,怕他们累着、苦着、冷着,心甘情愿地做他们的保护伞、老黄牛……,不让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让他们在劳动中建立起独立、自强的人格,不让他们在劳动中培养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于是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性格,缺少爱心,对人对己漠不关心,缺少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再从我们的家庭教育来看,我们是应该借鉴一下外国的教育方法,他们以培养孩子的自立为主,就连那些有钱家的子弟都要出来打工挣钱。一方面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一方面锻炼自己,有钱的日子能过,没钱的日子也能过,他们以伸手管家里要钱为耻,这和我们前者中教廷教育是极大的反差,我们中国的家长们,不要只想着为孩子积累多少多少的财富,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教给孩子的生活方法及生活态度,如何如生活,这才是孩子终身受益的最大财富。
三、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否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到基层,并且千方百计地去实施,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很多教育者还处于一种茫然,甚至束手无策的状态,据我看有关报刊,在外国的一些国家,很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未成年人法律的细则,并按其严格实施,譬如在瑞士,学生旷课要被罚款,瑞士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有学生无故不上课,法院可以要求对其提起诉讼并处以罚款。
四、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空洞的说,教既不生动也不有趣,我们从小刚入学就接受的德育教育,目标是何等神圣而崇高!那高深莫测的字眼远远超脱了孩子理解的范畴,脱离了孩子生活的实际,也就难以激起孩子的兴趣。口号式的灌输式教育,结果带来的是什么呢?一切教育变成了空话,即便是升旗仪式,学习英雄楷模,保护环境卫生等形式的倡导活动,也难以获得成效,还照样是满不在乎地说“祖国建设不差我一个。”不一屑一顾地到处仍纸屑。他们会觉得那些英雄人物与己无关,不再属于这个年代,也不再是他们效仿的榜样,他们崇拜的是歌星、影帝,成了疯狂的追星族。这真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的:“在学校,不许讲空话,不许搞空洞的思想,要珍惜每一句话。当儿童还不能理解某些词句的含义时,就不要让这些词句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请不要把那些崇高的神圣的语言变成不值钱的破铜币。“多么生动真实的语言啊!这位大教育家他就是从人性的观点出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太了解我们的孩子啦!然而我们又是否犯着这样的错误呢?快快改正吧!单纯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单纯的孩子已成为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再看今天这个年代,充满太多的诱惑,今天的孩子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空洞的说教。今天的孩子已不再满足于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教育,他们在用眼睛用心灵观看,感受这个世界,相反,他们会觉得我们为师者是在大喊口号,大唱高调,似乎这些离他们很遥远,很不切合实际,甚至觉得很可笑。
那么从以上几点来看,我们必须加紧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方法,怎样来本着“人性化”来对我们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呢?
首先,发挥教育工作者的权利作用,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洞悉我们眼前的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认真地对待他们,关爱他们,随时随地激起学生积极的人性。在我的一节语文课上,我找到了A同学,让他读课文,然而他读错字不说,还语句断断续续,惹来同学们的一阵哄堂大笑,A同学满脸涨红,很尴尬的样子,我看到了,很快制止了学生的大笑,“同学们不要笑话别人,A同学虽然不会朗读,但是他也有优点,他的声音很响亮,不会朗读是可以练习的,哪位朗读好的同学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愿意来帮助他提高?学生听到这,一个个争着举手要做A同学的小老师。我选择了他的同桌来帮他,结果这个同学热爱上了朗读,读得非常好。这么做,一方面保护了A同学的自尊心,又激起了他的上进心,他也渴望被夸奖,被大家认可,另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孩子的表现自己,帮助他人的欲望,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学会对别人的认可。这就是人性化的力量。
其次,要让青少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我们的国家,这样才能唤起他们人性中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热爱我们的国家,努力读书。我们的教育读本上,大谈特谈祖国的历史辉煌,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不安因素等却很少提到。我们要敢于向孩子说出我们自己国家的不是。一面为祖国辉煌而自豪,一面又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还要让青少年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多进行一些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需求,又满足了这群孩子的好奇心。比如说,让他们多进行一些社会劳动活动;进行一些走访、参观,了解各行各业,参与一些社会宣传工作等等,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要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让学生学习董存瑞、刘胡兰等英雄人物,距离他们太遥远,不太实际,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让孩子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最高目标”,要从“最低要求”做起,最好的宣言不如行动。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例如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苦,更深的体会父爱与母爱。也许你会说这样爱太狭隘,可是你想过没有,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如何谈爱组国、爱家乡、爱人民?爱与被爱都是人性的需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让爱升华,让人性的这种需求得到满足,让他们去爱一切,充满爱心。报刊上曾记载:有一家公司,他们对应聘的员工进行测试,结果爱父母有孝心的员工全被公司录用,可见这家公司的精明。他们尚且懂得这种道理,何况我们?象这样的小事,还有许多,珍爱自己的物品、书本、文具等,帮助同学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团结友爱的良好习惯。
相信我们的德育教育只要本着“人本”的理念,德育,应该是“人性化”的德育,赋予它更多的“人性化”,定会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一个更高更远的飞跃!
——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思考
讷河市第五小学 任群
现在全国上下,乃至国外都轰轰烈烈开展对未成年人(也就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都在大声呼吁,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不仅要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德育修养及行为习惯,而且要让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好公民。提到德育,很多人把它放在工作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忙得不亦乐乎。提到德育,很多人把它看作是一种理性行为,理性地规范,理性地教育,然而适得其反,收效甚微,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是属于社会的,社会又是由人构成的,因此我想德育本着人本的理念,大胆地抛弃传统的德育教育,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赋予它的新生命,使人性化的德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从社会出发,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符合人性的需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纵观社会小到学校的种种不争的事实,难免让人担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过青少年犯罪是逐年上升趋势。“法制在线”上那一目目的青少年犯罪让人触目惊心,一名高中女生,应该说是受着高等教育,然而她却置法律与道德于不顾。由于嫉妒其他女生比自己学习好,嫉妒其他比自己长得漂亮,促使她向两个花季女孩泼去了硫酸,以至于高度的烧伤。其中1名女孩严重毁容,面目全非,为断送了自己成为舞蹈家的梦想而痛苦不止,此情此景何等的悲惨,这不另我们深思吗?这个向别人泼硫酸的女孩,她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吗?她难道没想过这么做的严重后果吗?对自己、对亲人、对她人是一种多大的伤害!对得起养育之恩的父母吗?对得起培育之恩的祖国吗?对得起对她的那样殷切希望吗?“嫉妒”让她冲昏头脑,丧失了理智。道德的颓废,心理的缺欠,使她患上了心理不健康,的疾病,从而做为如此可怕而又可笑、幼稚的举动。这难道不是德育教育的最大失误吗?如果这个孩子的思想得到及时的疏导,正确的引导,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还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吗?
还有现在的新闻媒体大大打击、暴光“黄色网站”,公安机关也对此进行严抓严管。这一社会毒瘤,它严重地扼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摧毁着青少年的道德情操,这迫切需要我们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据电视报导:有1名初中男生,就是由于迷恋上网,迷恋黄色网站,思想道德受到了侵蚀,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仿效网站上的种种,连续进行几起强奸案件的实施,多么让人气愤!多么让人痛心疾首!笔笔皆是的不争事实,我不想再去一一列举,看来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拿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了,并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大刀阔斧地进行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否则,后果不堪想象。没有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如何谈到成才,如何谈到品学兼优,如和建造幸福的家园、富强的国家?“少年强则国强”,他们是托起祖国兴衰的脊梁,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再看有些学校里的有些学生自私自利,拈轻怕重,好逸恶劳,比吃穿,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虚荣,不以批评为耻,不以学习不好为耻,反而觉得吃穿不好才是可耻,他们丧失了对美与丑的辨别,怎么会这样?一次的语文课上,有1名同学忘记带课本了,老师走过去对她的同桌说:“你们俩一起看,好吗?”老师说着把课本扯向忘带课本的那个孩子,过了一会儿,忘记带课本的孩子便对老师说:“老师,我同桌不愿意借给我看,把书拿到她那边去了。”看似很微小的一件事,却另一层次地渗透出思想道德中的一个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小小年纪竟对人漠不关心,人性的美哪里去了?“团结互助”的说教哪里去了?人性积极的一面哪里去了?我们教育这是否应对此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积极的人性,这是至关重要的啊!现在青少年的种种与思想道德相违背的表现也不难解释。
一、从我国的国情来看,面对我国人口众多的情况,“计划生育”使独生子女也由此而诞生,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他们依赖的心理,好逸恶劳的坏习惯,父母更是乐而不疲、疼爱有加,怕他们累着、苦着、冷着,心甘情愿地做他们的保护伞、老黄牛……,不让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让他们在劳动中建立起独立、自强的人格,不让他们在劳动中培养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于是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性格,缺少爱心,对人对己漠不关心,缺少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再从我们的家庭教育来看,我们是应该借鉴一下外国的教育方法,他们以培养孩子的自立为主,就连那些有钱家的子弟都要出来打工挣钱。一方面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一方面锻炼自己,有钱的日子能过,没钱的日子也能过,他们以伸手管家里要钱为耻,这和我们前者中教廷教育是极大的反差,我们中国的家长们,不要只想着为孩子积累多少多少的财富,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教给孩子的生活方法及生活态度,如何如生活,这才是孩子终身受益的最大财富。
三、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否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到基层,并且千方百计地去实施,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很多教育者还处于一种茫然,甚至束手无策的状态,据我看有关报刊,在外国的一些国家,很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未成年人法律的细则,并按其严格实施,譬如在瑞士,学生旷课要被罚款,瑞士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有学生无故不上课,法院可以要求对其提起诉讼并处以罚款。
四、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空洞的说,教既不生动也不有趣,我们从小刚入学就接受的德育教育,目标是何等神圣而崇高!那高深莫测的字眼远远超脱了孩子理解的范畴,脱离了孩子生活的实际,也就难以激起孩子的兴趣。口号式的灌输式教育,结果带来的是什么呢?一切教育变成了空话,即便是升旗仪式,学习英雄楷模,保护环境卫生等形式的倡导活动,也难以获得成效,还照样是满不在乎地说“祖国建设不差我一个。”不一屑一顾地到处仍纸屑。他们会觉得那些英雄人物与己无关,不再属于这个年代,也不再是他们效仿的榜样,他们崇拜的是歌星、影帝,成了疯狂的追星族。这真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的:“在学校,不许讲空话,不许搞空洞的思想,要珍惜每一句话。当儿童还不能理解某些词句的含义时,就不要让这些词句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请不要把那些崇高的神圣的语言变成不值钱的破铜币。“多么生动真实的语言啊!这位大教育家他就是从人性的观点出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太了解我们的孩子啦!然而我们又是否犯着这样的错误呢?快快改正吧!单纯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单纯的孩子已成为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再看今天这个年代,充满太多的诱惑,今天的孩子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空洞的说教。今天的孩子已不再满足于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教育,他们在用眼睛用心灵观看,感受这个世界,相反,他们会觉得我们为师者是在大喊口号,大唱高调,似乎这些离他们很遥远,很不切合实际,甚至觉得很可笑。
那么从以上几点来看,我们必须加紧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方法,怎样来本着“人性化”来对我们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呢?
首先,发挥教育工作者的权利作用,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洞悉我们眼前的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认真地对待他们,关爱他们,随时随地激起学生积极的人性。在我的一节语文课上,我找到了A同学,让他读课文,然而他读错字不说,还语句断断续续,惹来同学们的一阵哄堂大笑,A同学满脸涨红,很尴尬的样子,我看到了,很快制止了学生的大笑,“同学们不要笑话别人,A同学虽然不会朗读,但是他也有优点,他的声音很响亮,不会朗读是可以练习的,哪位朗读好的同学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愿意来帮助他提高?学生听到这,一个个争着举手要做A同学的小老师。我选择了他的同桌来帮他,结果这个同学热爱上了朗读,读得非常好。这么做,一方面保护了A同学的自尊心,又激起了他的上进心,他也渴望被夸奖,被大家认可,另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孩子的表现自己,帮助他人的欲望,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学会对别人的认可。这就是人性化的力量。
其次,要让青少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我们的国家,这样才能唤起他们人性中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热爱我们的国家,努力读书。我们的教育读本上,大谈特谈祖国的历史辉煌,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不安因素等却很少提到。我们要敢于向孩子说出我们自己国家的不是。一面为祖国辉煌而自豪,一面又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还要让青少年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多进行一些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需求,又满足了这群孩子的好奇心。比如说,让他们多进行一些社会劳动活动;进行一些走访、参观,了解各行各业,参与一些社会宣传工作等等,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要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让学生学习董存瑞、刘胡兰等英雄人物,距离他们太遥远,不太实际,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让孩子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最高目标”,要从“最低要求”做起,最好的宣言不如行动。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例如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苦,更深的体会父爱与母爱。也许你会说这样爱太狭隘,可是你想过没有,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如何谈爱组国、爱家乡、爱人民?爱与被爱都是人性的需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让爱升华,让人性的这种需求得到满足,让他们去爱一切,充满爱心。报刊上曾记载:有一家公司,他们对应聘的员工进行测试,结果爱父母有孝心的员工全被公司录用,可见这家公司的精明。他们尚且懂得这种道理,何况我们?象这样的小事,还有许多,珍爱自己的物品、书本、文具等,帮助同学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团结友爱的良好习惯。
相信我们的德育教育只要本着“人本”的理念,德育,应该是“人性化”的德育,赋予它更多的“人性化”,定会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一个更高更远的飞跃!
?- 游客
讷河市第五小学教育论坛 :: 理论探索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